苏州纬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

全国免费热线 189 1575 2062
导航菜单

行业动态

SMT焊接常见缺陷原因和对策分析

在SMT生产过程中,我们都希看基板从贴装工序开始,到焊接工序结束,质量处于零缺陷状态,但实际上这很难达到。由于SMT生产工序较多,不能保证每道工序不出现一点点差错,因此在SMT生产过程中我们会碰到一些焊接缺陷。这些焊接缺陷通常是由多种原因所造成的,对于每种缺陷,我们应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,这样在消除这些缺陷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。
 
桥 接
 
桥接经常出现在引脚较密的IC上或间距较小的片状元件间,这种缺陷在我们的检验标准中属于重大不良,会严重影响产品的电气性能,所以必须要加以根除。
 
产生桥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焊膏过量或焊膏印刷后的错位、塌边。
 
焊膏过量
 
焊膏过量是由于不恰当的模板厚度及开孔尺寸造成的。通常情况下,我们选择使用0.15mm厚度的模板。而开孔尺寸由最小引脚或片状元件间距决定。
 
印刷错位
 
在印刷引脚间距或片状元件间距小于0.65mm的印制板时,应采用光学定位,基准点设在印制板对角线处。若不采用光学定位,将会由于定位误差产生印刷错位,从而产生桥接。
 
焊膏塌边
 
造成焊膏塌边的现象有以下三种
 
1.印刷塌边
 
焊膏印刷时发生的塌边。这与焊膏特性,模板、印刷参数设定有很大关系:焊膏的粘度较低,保形性不好,印刷后轻易塌边、桥接;模板孔壁若粗糙不平,印出的焊膏也轻易发生塌边、桥接;过大的刮刀压力会对焊膏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力,焊膏外形被破坏,发生塌边的概率也大大增加。
 
对策:选择粘度较高的焊膏;采用激光切割模板;降低刮刀压力。
 
2.贴装时的塌边
 
当贴片机在贴装SOP、QFP类集成电路时,其贴装压力要设定恰当。压力过大会使焊膏外形变化而发生塌边。
 
对策:调整贴装压力并设定包含元件本身厚度在内的贴装吸嘴的下降位置。
 
3.焊接加热时的塌边
 
在焊接加热时也会发生塌边。当印制板组件在快速升温时,焊膏中的溶剂成分就会挥发出来,假如挥发速度过快,会将焊料颗粒挤出焊区,形成加热时的塌边。
 
对策:设置适当的焊接温度曲线(温度、时间),并要防止传送带的机械振动。
 
焊锡球
 
焊锡球也是回流焊接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题目。通常片状元件侧面或细间距引脚之间经常出现焊锡球。
 
焊锡球多由于焊接过程中加热的急速造成焊料的飞散所致。除了与前面提到的印刷错位、塌边有关外,还与焊膏粘度、焊膏氧化程度、焊料颗粒的粗细(粒度)、助焊剂活性等有关。
 
1.焊膏粘度
 
粘度效果较好的焊膏,其粘接力会抵消加热时排放溶剂的冲击力,可以阻止焊膏塌落。
 
2.焊膏氧化程度
 
焊膏接触空气后,焊料颗粒表面可能产生氧化,而实验证实焊锡球的发生率与焊膏氧化物的百分率咸正比。一般焊膏的氧化物应控制在0.03%左右,最大值不要超过0.15%。
 
3.焊料颗粒的粗细
 
焊料颗粒的均匀性不一致,若其中含有大量的20μm以下的粒子,这些粒子的相对面积较大,极易氧化,最易形成焊锡球。另外在溶剂挥发过程中,也极易将这些小粒子从焊盘上冲走,增加焊锡球产生的机会。一般要求25um以下粒子数不得超过焊料颗粒总数的5%。
 
4.焊膏吸湿
 
这种情况可分为两类:焊膏使用前从冰箱拿出后立即开盖致使水汽凝聚;再流焊接前干燥不充分残留溶剂,焊膏在焊接加热时引起溶剂、水分的沸腾飞溅,将焊料颗粒溅射到印制板上形成焊锡球。根据这两种不同情况,我们可采取以下两种不同措施:
 
(1)焊膏从冰箱中取出,不应立即开盖,而应在室温下回温,待温度稳定后开盖使用。
 
(2)调整回流焊接温度曲线,使焊膏焊接前得到充分的预热。
 
5.助焊剂活性
 
当助焊剂活性较低时,也易产生焊锡球。免洗焊锡的活性一般比松香型和水溶型焊膏的活性稍低,在使用时应留意其焊锡球的天生情况。
 
6.网板开孔
 
合适的模板开孔外形及尺寸也会减少焊锡球的产生。一般地,模板开孔的尺寸应比相对应焊盘小10%,同时推荐采用一些模板开孔设计。
 
7.印制板清洗
 
印制板印错后需清洗,若清洗不干净,印制板表面和过孔内就会有残余的焊膏,焊接时就会形成焊锡球。因此要加强操纵员在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心,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生产,加强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。
 
立 碑
 
在表面贴装工艺的回流焊接过程中,贴片元件会产生因翘立而脱焊的缺陷,人们形象地称之为“立碑”现象(也有人称之为“曼哈顿”现象)。
 
“立碑”现象常发生在CHIP元件(如贴片电容和贴片电阻)的回流焊接过程中,元件体积越小越轻易发生。特别是1005或更小钓0603贴片元件生产中,很难消除“立碑”现象。
 
“立碑”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元件两端焊盘上的焊膏在回流熔化时,元件两个焊真个表面张力不平衡,张力较大的一端拉着元件沿其底部旋转而致。造成张力不平衡的因素也很多,下面将就一些主要因素作扼要分析。
 
1.预热期
 
当预热温度设置较低、预热时间设置较短,元件两端焊膏不同时熔化的概率就大大增加,从而导致两端张力不平衡形成“立碑”,因此要正确设置预热期工艺参数。根据我们的经验,预热温度一般150+10℃,时间为60-90秒左右。
 
2.焊盘尺寸
 
设计片状电阻、电容焊盘时,应严格保持其全面的对称性,即焊盘图形的外形与尺寸应完全一致,以保证焊膏熔融时,作用于元件上焊点的协力为零,以利于形成理想的焊点。设计是制造过程的第一步,焊盘设计不当可能是元件竖立的主要原因。具体的焊盘设计标准可参阅IPC-782《表面贴装设计与焊盘布局标准进事实上,超过元件太多的焊盘可能答应元件在焊锡湿润过程中滑动,从而导致把元件拉出焊盘的一端。
 
对于小型片状元件,为元件的一端设计不同的焊盘尺寸,或者将焊盘的一端连接到地线板上,也可能导致元件竖立。不同焊盘尺寸的的使用可能造成不平衡的焊盘加热和锡膏活动时间。在回流期间,元件简直是飘浮在液体的焊锡上,当焊锡固化时达到其终极位置。焊盘上不同的湿润力可能造成附着力的缺乏和元件的旋转。在一些情况中,延长液化温度以上的时间可以减少元件竖立。
 
3.焊膏厚度
 
当焊膏厚度变小时,立碑现象就会大幅减小。这是由于:(1)焊膏较薄,焊膏熔化时的表面张力随之减小。(2)焊膏变薄,整个焊盘热容量减小,两个焊盘上焊膏同时熔化的概率大大增加。焊膏厚度是由模板厚度决定的,表2是使用o.1mm与0.2mm厚模板的立碑现象比较,采用的是1608元件。一般在使用1608以下元件时,推荐采用0.15mm以下模板。
 
4.贴装偏移
 
一般情况下,贴装时产生的元件偏移,在回流过程中会由于焊膏熔化时的表面张力拉动元件而自动纠正,我们称之为“自适应”,但偏移严重,拉动反而会使元件立起产生“立碑”现象。这是由于:(1)与元件接触较多的焊锡端得到更多热容量,从而先熔化。(2)元件两端与焊膏的粘力不同。所以应调整好元件的贴片精度,避免产生较大的贴片偏差。
 
5.元件重量
 
较轻的元件“立碑”现象的发生率较高,这是由于不均衡的张力可以很轻易地拉动元件。所以在选取元件时如有可能,应优先选择尺寸重量较大的元件。
 
关于这些焊接缺陷的解决措施很多,但往往相互制约。如进步预热温度可有效消除立碑,但却有可能由于加热速度变快而产生大量的焊锡球。因此在解决这些题目时应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,选择一个折衷方案。